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杨师立宣示中外诏 晚唐 · 僖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八十七
朕子育万方。
为人父母。
常欲含哺四海。
均养九州。
去三面之网罗。
惟一心于教化。
共跻仁寿。
永使洽平。
岂于将帅之閒。
勋旧之内。
不思终始。
遽及诛锄。
杨师立
本无汗马之劳。
擢取建牙之任。
年才五十。
位及于公侯。
恩被一门。
荣沾于骨肉。
有弟与子。
皆列朝班。
自母及妻。
毕开邑号。
师立之爱君体国。
未见一毫。
唯朕之优遇宠私。
实为异等。
而不知逆顺。
但使贯盈。
初则寝废诏书。
扇动军伍。
后又容纵盗贼。
残害乡里。
巡使是朝廷官员。
有除移则不许交代。
监务是庶邦公事。
遣区分则坚拒敕文。
本道不屯甲兵。
妄占上供钱物。
命便寻究。
虚有支分。
监军使于本城。
杀官告使于近驿。
干纪之谋有素。
不臣之迹转彰。
中外臣寮。
共知狂悖。
包含掩慝。
未忍疵瑕。
竟迫于多难之时。
须明国法。
止杀之义。
难顾私恩。
遂命西川节度使太尉中书令颍川王敬瑄点校土军
仍委行在都指挥使十军军容令孜量抽三两道迎驾兵士。
指期齐进。
同议讨除。
三令五申。
止擒元恶。
戢兵禁暴。
不损平人。
整王师而易若建瓴。
歼叛卒而势同破竹。
初虽闭垒。
旋乃下城
果见支党离心。
魁渠付首。
不假别令将帅
不劳远取干戈。
謦欬之馀。
遂夷枭獍。
代宗朝同华节度使周智光
亦因国家多难。
敢逞凶心。
擅杀杜冕一家。
以报私憾。
及逆节萌露。
又劫诸道供献。
及掠剽行路衣冠。
将谓朝廷力不能制。
亦是未烦征讨。
巳为帐下所戮。
师立之事。
颇类智光
猰㺄磨牙。
豺狼当道。
若存凶逆。
必长乱阶。
朕知人不明。
爵赏踰量。
盈兹小器。
烦我大刑。
况善阵不交。
曾无大枉。
未劳一矢。
便戮元凶。
诸道节度观察防禦等使。
位重藩寄。
义均休戚。
未睹平戎之奏。
常深许国之诚。
副我分忧。
同庆快。
郑君雄能分逆顺。
卓有功名。
拂秋水以捐躯。
向锦川而献首。
姜胆遽剖。
袁颅遂枭。
须议加恩。
以激忠节。
巳从别敕。
超受官资。
仍赐庄宅锦䌽银器宝带法服等。
馀准诏宜处分。
郭子仪诸道兵马都统 盛唐 · 肃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三
朕闻昆夷作患。
周王授钺于方叔
大宛不庭。
汉主委兵于广利
则知昏迷之党。
舞干不足以怀柔。
圣哲之谋。
伐叛必资于用武。
事将禁暴。
盖非获巳。
司徒中书令朔方鄜坊邠宁等节度使代国公子仪
庆钟五百。
运符鱼水。
挺文武之宏才。
蕴韬钤之远略。
积苍生之重望。
有命代之元勋。
负鼎和羹。
巳申于启沃。
登坛制胜。
实伫于谋猷。
万里长城
倚赖攸属。
今残祆未殄。
戎事犹殷。
爰资一举之功。
以靖四方之难。
宜令子仪都统诸道兵马使
管崇嗣副使
取邠庆朔方路过往。
收大同横野清夷。
便收范阳河北
仍遣射生衙前六军英武长兴宁国左右威远骁骑左厢一万人。
马军三千。
步军七千人。
开府李光进都知兵马使
特进乌崇福充都虞。
右厢一万人。
马军三千人。
步军七千人。
开府仪同三司李鼎都知兵马使
特进王兟充都虞。
渭北官健一万人。
马军三千人。
步军八千人。
开府辛京杲充使。
朔方留后蕃汉官健八千人。
马军八百人。
步军七千二百人。
以兼御史中丞任敷浑释之同充使。
蕃汉部落一万人。
马军五千人。
步军五千人。
以兼御史中丞慕容兆与新投降首领奴赖同统押充使。
鄜坊等州官健一万人。
马军一千人。
步军九千人。
以摄御史中丞杜冕充使。
宁州官健一万人。
马军一千人。
步军九千人。
以摄御史中丞桑如圭充使。
泾原防禦官健二千人。
马军五百人
步军一千五百人。
大将军阎英奇充使。
蒐乘练卒。
籍马赋车。
合四海以齐心。
率九夷而同力。
金鼓作气。
铁骑争雄。
欱野喷山。
殷天动地。
以服顺之师旅。
讨从逆之凶徒。
人事天时。
指期可定。
今将略高阙。
出云中。
驱蚊蚋于幽燕。
扫欃枪于巩雒
削平天下。
混一车书
然后献凯清庙。
策勋盟府。
剋宁区夏。
岂不盛欤。
兵马既众。
恐路次难为供应。
仍备六十程粮驮遣发。
马畜草料。
所在量事支供。
不得妄有烦扰百姓。
仍委子仪即差人先于诸道计会。
分般次进发。
仍与回纥兵马犄角相应。
逐便讨除。
关军务
应须处置。
并委子仪续具状闻奏。
贺破渭北党项状 唐 · 于邵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二十五
右。臣得所由报破前件贼者。
伏以作逆者皇穹所诛。阻兵者黔首共弃。
此贼与怀恩作恶。俱为不道。
昨率其蜂虿。犯我郊畿。
奉天之众振其前。邠州之军制其后。
彼进无所入。退知难归。
尚肆贪狼。更为封豕。
殴侵县邑。剽掠居人。
光进仗天之威。首歼魁孽。
杜冕贾士之勇。再扫残妖。
既已诛其鲸鲵。伫见倾其巢穴。
凡在戎旅。孰不欢欣。
臣忝总兵权。倍万恒品。
新译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庄严经疏奏 唐 · 僧潜真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六
此经凡有三译。一西晋太熙中法护翻。
名佛土严净经。文势多古。
语理幽。二天后久视中实叉难陀于清禅寺翻。
名文殊受记经。三即今大历六年所译也。
伏惟宝应元圣文武皇帝陛下。天垂帝箓。
人归宝图。德厚乾坤。
明侔日月。仁恕滋物。
夷狄仰德而输诚。慈惠利生。
正教承风而演化。顷者鄜坊节度使御史中丞杜冕奏。
为国请诸大乘经。明诏下于祇园。
梵旨开于贝叶。因请三藏不空。
译此经等。数十部
续有敕下。天下梵宇。
各置文殊菩萨像。以旌圣功也。
又诏以文殊菩萨为上座。皆三藏所请。
三藏学究瑜伽。解穷法印。
身口意业。秘密修持。
戒定慧学。显通宣畅。
唐梵文字。声韵具知。
传译此经。善符圣旨。
文质相兼。灿然可观。
潜真识智愚昧。学艺庸浅。
幸陪清众。谬在翻传。
虚空藏经。课虚润色。
猥蒙驱策。述疏赞扬。
虽文义荒芜。已传京邑
今之所作。盖有由焉。
金阁寺大德道超禅师。学尽法源。
行契心本。亲睹灵境。
密承圣慈。故久在清凉。
属兴净业。仍于现处。
建窣堵波。寻觐法缘。
来诣京国。以此经为大事。
以大圣为本师。显扬圣德。
无过此者。乃稽首三藏。
誓传大圣法门。不以潜真庸虚。
转祈和尚。邀令述作。
和尚不念有前之鄙陋。又令赞释此经。
窃难契真诠。敢不尽其愚讷。
杜冕开府仪同三司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三
门下。礼优八命。
秩比三台。名器之崇。
勋贤所属。特进太常卿使持节鄜州诸军事鄜州刺史御史中丞充鄜坊等五州都防禦使上柱国郑国公杜冕
植性刚毅。立诚忠烈。
夙有将帅之才。早知军旅之事。
任当禦侮。政在亲民。
宣七德以临戎。颁六条而训俗。
地临上郡。时属多虞。
军令惟行。高悬赏罚之柄。
王师所处。不败商农之业。
戎轩屡捷。郊垒用宁。
制胜功高。缉绥课最。
加以命数。抑惟典常。
开府仪同三司。馀如故。